手麻竟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惹祸?!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临床常见的手麻,最容易被想到的诊断为颈椎退化、骨刺压迫、椎间盘突出、腕隧道症候群等,但还有一个临床上相当常见,但多数民众对它相当陌生的「胸廓出口症候群」。此类患者常出现颈部、肩部、手臂、手指麻木、疼痛或无力等神经症状,若压迫到血管则会出现水肿、冰冷、苍白等情形,任何需要抬高或持续使用手臂的活动都会使症状诱发或加重,如梳头髮、抱提重物、开车、或长时间打电脑等,另外也常在半夜或清晨睡梦中出现症状。
神经遭压迫造成手麻
柳营奇美医院中医部许益彰医师表示,所谓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简称TOS),是指在胸廓出口的狭小空间内,因为神经(臂神经丛)或血管(锁骨下动脉或静脉)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而根据压迫的种类可分为神经源性、动脉性和静脉性胸廓出口症候群,其中又以神经源性最常见,占9成以上。
「胸廓出口」是指臂神经丛及锁骨下动、静脉会穿过胸口三个较为狭窄的区域,然后到达并支配手臂,这三个区域分别为:斜角肌三角(scalene triangle)、肋骨锁骨间隙(costoclavicular space)、胸小肌间隙(pectoralis minor space),其中以斜角肌三角为胸廓出口症候群最常发生的位置。
造成胸廓出口症候群最常见的原因为肌肉异常及外伤,包括斜角肌、锁骨下肌、胸小肌等过度紧绷,或是第一肋骨、锁骨骨折,损伤后结痂组织生成,以及重複性动作造成的慢性损伤,因此好发于常需举手或抬手过头的族群如运动员、低头族、电脑族、车祸患者等。先天因素如颈肋、第一肋骨异常、第七颈椎结构异常等则占少数原因。
中医治疗方式多元 舒缓肌肉改善疼痛
许医师说,胸廓出口症候群的中医治疗,可用针灸、伤科手法、拔罐、热敷、中药薰洗及膏布外敷等许多方式来改善。
1.「针灸」
利用针灸具有镇痛的作用,放鬆过度紧绷的肌肉、减轻软组织的张力,改善周围的微循环,常用的穴位有风池穴、颈夹脊、肩井穴、天鼎穴、中府穴、曲池穴、合谷穴、列缺穴、阿是穴、条口穴等。
2.「拔罐」
拔罐则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必要时加上「伤科推拿」,针对痛点、颈椎横突、斜角肌群、胸小肌、及邻近肌群等部位进行点按、提拿、滚揉来做鬆解,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度。
3.「热敷」、「中药薰洗」
中药薰洗和热敷可促进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并有助于肌肉的放鬆。若经久不癒且症状较重、反覆发作者,或体质虚弱、年长者,可配合中药内服,加强疗效。
许益彰医师强调,大多数胸廓出口症候群患者在保守治疗下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但由于此疾病跟重複性的工作型态、习惯性的错误姿势有关,因此除了接受治疗外,想要有效改善,平常可配合伸展、加强肌力锻鍊运动、头颈部及肩部姿势的矫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对减轻疼痛不适、加速复原以及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
资料来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