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术馆即日起推出「她的抽象」特展,爬梳东亚战后女性抽象艺术历史轨迹。(北美馆提供)
台北市立美术馆即日起推出「她的抽象」特展,期望藉由邀请日本、韩国与台湾重要女性抽象艺术家代表性作品,爬梳东亚战后女性抽象艺术历史轨迹,并提供当代艺术历史新的研究视角。#央广记者杨仁翔、江昭伦报导#
谈东亚抽象艺术发展,过去始终难脱男性视角,北美馆策划的「她的抽象」展览,特别聚焦东亚战后女性抽象绘画,除展出北美馆重要典藏,更有来自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金泽21世纪美术馆、韩国MMCA国立现代美馆等重量级典藏借展。
展览从东亚的文化、社会脉络梳理战后台湾、日本、韩国三地女性抽象艺术发展轨迹。亮点作品包括草间弥生的三件1950年代早期作品,「残骸的积累(被人格解体帷幕包围的囚犯)」(1950)、「无题(15)」(1952)、「女(33)」(1953),是艺术家远赴纽约之前所做,画作风格虽与大家所熟知的代表风格大有不同,但艺术家知名的点状与线条元素已隐然可见;田中敦子则是日本「具体美术协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艺术家,本次展出其油彩作品、以及重要作品「电器服」手稿。
崔郁卿是南韩最早前往美国学习抽象主义的艺术家之一,利用拼贴法扩张色彩与线条的方式是一大特色,展现艺术家寻找自我主体的努力。梁光子的画作则呈现色面分割与自由线条的流动感,诠释其嚮往的超意识世界。同样来自韩国的张相宜擅长用墨和颜色,建构属于自己的墨彩世界。
台湾代表性女性抽象艺术家薛保瑕则透过向西方抽象艺术提问的方式,开展出多阶段创作历程,其线条的张力手法可见不同阶段变化。杨世芝早期油画探索多重共存的视觉经验,近期作品更显现水墨线条气势。陈幸婉的「战争与和平」呈现艺术家对于人类历史的化学战、大屠杀、活体解剖的哀思。
客席策展人之一的王品骅指出,东亚战后,抽象艺术成为日本、台湾和韩国三个国家民主化过程中,转化自己在地经验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其中女性抽象艺术家更藉此尝试找到自我的定位,「她的抽象」展览就是提供这样一个新的视角看当代抽象艺术发展。王品骅:『(原音)从女性创作者的角度,bob足彩可以看到她们的创作在这样一个面对历史,以及当代时空里面,他们是透过他们的创作实践,在历史中,在时代中,定义自身的位置。』
另一位韩籍客席策展人文贞姬也强调,女性抽象艺术家虽然数目不多,但累积呈现的巨大能量对当代艺术史上贡献不容忽视,北美馆这次「她的抽象」展览提供外界理解女性抽象艺术家在思想跟创作上遇到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