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报记者于郁金/综合报导】「相?无相-张桂维天目茶碗创作展」6月22日于佛陀纪念馆本馆大堂开幕,200余人与会;此次展出5大系列,分别为银辉油滴、金彤油滴、金丝兔毫、原矿天目、麁相天目等。「天目茶碗」是源于宋朝的一种茶碗,艺术家张桂维透过不断的尝试研发,运用不同的釉料配方、火候控制等,烧製出色泽与样貌皆独一无二的天目茶碗。
佛陀纪念馆将于6月22日下午14时在本馆大堂举办「相?无相─张桂维天目茶碗创作展」开幕式;此次尚有高雄市政府人事处副处长陈诗锺、白沧沂天彫博物馆馆长白沧沂等贵宾与会。
佛光山副住持慧伦法师于开幕致词表示,佛馆自开馆以来,秉持星云大师以文化弘扬佛法的精神运作,透过展出,发现许多杰出艺术创作人才。以此次展出主题「相?无相」比拟禅的境界,首先见山是山是「相」,再来见山不是山是「无相」,接着又见山是山,此时已是「实相」的境界。艺术家一开始创作是有所求的,追求形貌与目的,透过这些过程最后进入无所求的境地。
陶艺学会理事长谢志铭引用古德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说明「相、无相」,就是要回到当下,回到原点,也就是初心;讚歎张桂维创作用心,他从相、无相中回到原点,更将宇宙万象涵括在作品中。
展出艺术家张桂维表示,此次展览準备3年半的时间,只希望将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众,他汲取老祖先的哲学智慧,如《易经》、道家的阴阳虚实观念,从当中的微小处开启智慧,即使没有悟道,也能成为养分。
张桂维捐赠作品「金丝兔毫禅定钵」,由慧伦法师代表接受接着由张桂维、慧伦法师、中华福报推广协会名誉理事长陈顺章、艺术家林智信、陶艺家田承泰、闽台「造美合创设计」创办人陈文旭等为展览揭幕。
开幕后,由张桂维带领导览作品,叙述每个茶盏就是一个禅,在品茶的当下,那个意境才有禅味;艺术家张桂维看到宋代着名书画家黄庭坚写的一首诗中讚道:「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描述手持兔毫金丝碗品茗,所呈现的意境让他嚮往不已!陶瓷文献或者是世界各大博物馆,都从未见过真正的金丝兔毫传世,于是他以「捨去法」实验,历经5年,透过不断的实验,终于在2015年5月间成功烧製出金丝兔毫宝碗,并且在同年6月与11月分别荣获大英博物馆与英国V&A国家博物馆正式典藏金丝兔毫与金曜油滴茶碗作品。
张桂维说明,天目茶碗的原料和配方的比例,遵循传统古法,想像着古人如何烧窑,当中牵涉到气候、湿度、温度,表示一个茶碗可说是老天爷赏的,也都是因缘的聚合。
「天目茶碗」是源于宋朝的一种茶碗,是日本人对黑釉系茶碗的通称;普遍说法是11世纪末,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的禅僧到中国浙江省天目山寺院留学,将在天目山习茶时的茶盏以及宋代的斗茶文化带回了日本,称之为「天目盏」;天目茶碗的美感,是创作者凭着烧窑的技艺,掌握了油滴釉物理材料的自然本性而所创造出的「第二自然」,这是经过思考并按照艺术家透过自己的体悟而掌握「火」这项自然力,使之达到完美、有生命的自然美感再现。
张桂维领会到天目茶碗呈现的深邃星空现象,光影流转幻映,直如宋代理学阐明的「明心见性」、「法天自然」等境界,透过茶碗展示圆润斑烂、条理分明的丝滑、晶莹剔透的光纹,感悟出定静安虑得的内省思惟,而这种知觉会将人引领至一种平静、纯净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