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孳生源不养蚊 杜绝登革热侵扰
(优活健康网记者张桂榕/综合报导)登革热俗称「天狗热」或「断骨热」,是一种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烧、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关节痛、出疹等症状;登革热依抗原性可分为Ⅰ、Ⅱ、Ⅲ、Ⅳ型等四种型别。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会经由蚊子传播给人类,于93年公布为第二类传染病。
登革热病患于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此时期称为病毒血症期),此时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虫体内增殖8-12天后,病毒就会至病媒蚊的唾液腺,这只斑蚊即具有传染力,当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将病毒传出,这只斑蚊终生均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
全球登革热的好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分布的国家。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有点热、又有点溼的环境正是蚊子最喜欢的生长环境,为登革热流行高风险地区。
购买防蚊液 应注意标示
环保署核准含有DEET的「环境卫生用药」,可喷洒于居家环境如纱窗、纱门上,或于户外登山、露营时,喷洒于帐篷,避免蚊虫跟随进入,达到防蚊效果,但应避免喷洒于皮肤、衣物上。另外,环保署核可含picaridin(派卡瑞丁)的防蚊药剂,可直接涂抹喷洒于人体皮肤。
登革热病例定义:
突发发烧≧38℃并伴随下列任二(含)项以上症狀?
1)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关节痛/骨头痛
2)出疹?
3)白血球减少
4)噁心/呕吐?
5)血压带试验阳性?
6)任一警示徵象: 腹部疼痛及压痛 、持续性呕吐 、臨床上体液蓄积(腹水、胸水…) 、黏膜出血、嗜睡/躁动不安 、肝脏肿大超出肋骨下缘2公分 、血比容增加伴随血小板急速下降。
一劳永逸 清除孳生源
改变个人行为,妥善管理容器并避免弃置各种积水容器,才能一劳永逸的将孳生源清除,处理流程如下:
1)种水生植物的容器:一般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黄金葛、万年青、水芙蓉等。将小石头或彩色的胶质物放入容器,水面不可超过石头或胶质物表面。
2)将食蚊鱼放入种水生植物的容器内。常见的食蚊鱼包括孔雀鱼、大肚鱼、台湾斗鱼等。
3)贮水的容器:常见贮水容器包括浇花、洗涤、饮用的水桶、陶瓮、水泥槽等。不用时倒置。使用时加盖密封。若因特殊需要无法密封,可养上述食蚊鱼,并放置水芙蓉。
4)废弃容器:不要随意堆积或乱丢废弃容器于户外,常见废弃容器包括饮料罐、便当盒、脸盆、水族箱、浴缸等。
5)人为建筑:于建筑时避免留下积水的可能,例如庭院造景时,于流水的四周勿留积水的水窟;仿竹子时,勿留竹洞。
6)天然容器:包括树洞、竹筒等。树洞可以填土并种植植物,避免形成积水之环境。竹筒可在竹节处砍断,勿留竹筒积水。
资料来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