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报记者于郁金/连凯斐/台南报导】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除噁心呕吐、四肢麻木外,部分患者手及脚趾皮肤可能出现:红肿胀痛、皮肤脱皮裂开、刺痛或发烫、手脚趾出现小水泡、或者皮肤出现硬皮、剧烈疼痛感的现象,这被称为手足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
台南市立医院说明,这是因化疗药或标靶药如:服乐癌(Fluorouracil)、截瘤达(Capecitabine)、小红莓(Doxorubicin)、赛德萨(Cytarabine)、纾癌特(Sunitinib)、蕾莎瓦(Sorafenib)等产生的毒性反应,导致身体产生发炎现象,通常在化疗后2~3週出现;不论是否经过药物治疗,多数会在停止化疗1~2週后消失,但如再次化疗,症状仍会出现,患者常感到十分疼痛不适,甚至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台南市立医院中医部郭祐睿医师曾收治1位56岁罹患乳癌李妈妈,在第1次化疗后即产生手足症候群症状,直到第3次化疗后,手足红肿水泡的情况让她更加痛苦。郭祐睿医师说明,他以内服外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经过2週的治疗,手脚红肿疼痛的程度减轻、脱皮癒合速度加快,甚至第4次化疗后,手足症候群的状况明显降低;尔后,化疗疗程也配合中医治疗,患者虽手脚仍有部分脱皮、粗糙,但是疼痛的状况减轻许多,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手足症候群被中医归类为「药毒」,是因为化疗或标靶药的药毒侵犯人体,火热上行,外伤于皮肤,内伤及脏腑,再加上化疗药物损伤脾胃,血热也导致四肢皮肤红疹水泡、糜烂肿胀。郭祐睿医师指出,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可使用金银花、连翘、龙胆草、沙参、石斛、玄参,要依症状不同用药,还可以针对四肢僵硬疼痛加入路路通、鸡血藤等通经活络的中药。
郭祐睿指出,若患者化疗期间,使用药物过多或担心中西药物交互作用,也可取上述中药各15g,煮沸后放冷外用,注意水温需低于25度以下,每次浸洗20分钟,早晚一次,浸洗完再涂上护肤药膏;此外,手足症候群的患者平常可食用有养血润燥功能的食物,例如:黑木耳、莲藕、芦笋、水梨等,避免食用烧烤辛辣刺激性食物。
院方表示,中医对癌症治疗,主要有增加化疗药的敏感度、提高免疫力及生活品质、调整体质、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增加存活率等几个面向;因此,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台南市医院中医部1年收治的癌症病人超过2,500人次,以乳癌、大肠癌、肝癌、肺癌的患者居多,根据郭医师临床观察,患者副作用改善比例超过7成,但一定要越早就诊,疗效会越好,癌症不是绝症,配合中医诊治,可提高免疫力、降低不适。(于郁金摄/部分照片由台南市立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