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长郑丽君(前左)9日在嘉义竹崎车站宣布,阿里山林业暨铁道文化资产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重要文化景观,并颁发「重要文化景观登录证书」给嘉义县副县长吴容辉(前右)等人。
文化部今天(9日)公告台湾第一个国家级的重要文化景观—「阿里山林业曁铁道文化景观」,由文化部长郑丽君亲赴阿里山亲授「重要文化景观」证书,并感谢农委会林务局、嘉义县、市政府等相关单位长期以来维护阿里山林业铁道的付出。
郑丽君表示,阿里山林铁获指定为台湾首处「重要文化景观」实至名归,后续文化部将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等相关规定,拟定保存及管理原则与保存维护计画,并持续与相关单位进行跨部会合作;未来文化部补助林务局、嘉义县市政府推动景观管理维护及各项工程的比率,也将比以往更高,郑丽君并称讚阿里山不只是国家级的文化景观,更是世界级的文化景观。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指出,2005年修正「文化资产保存法」时新增「文化景观」之类别,2016年修正「文资法」时再次修正文化景观定义为:「指人类与自然环境经长时间相互影响所形成具有历史、美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之场域」,并新增中央主管机关审查登錄之「重要文化景观」文资类别,以整体性的保存「人类与自然结合之作」的文化资产。文化部于2018年接获此「阿里山林业曁铁道文化景观案」提报,随即办理文化资产价值评估、现勘及公听会,现已完成重要文化景观审议程序,并办理公告。
文化部表示,阿里山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多元的动植物生态与特殊的山形地势,为原住民族邹族及不同族群生活活动的场域。阿里山林业铁道开发始于日治时期,险峻的地形导致施工不易,1912年嘉义至二万平正式通车营运,1914年路线沿续至沼平,即为今日所见的阿里山林业铁道登山本线。
日治时期的官营林场计画,促使阿里山林场成为台湾近代经营林业的开端,进而开展出日治时期台湾三大官营林场的辉煌事业。以铁道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阿里山林场,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铁道完整的发展历程,其铁道技术包含各式火车登山的路线工法与运行方式,并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机车,为台湾目前仅存见证二十世纪初索道运材技术发展成熟前之林业铁道特色。阿里山林业铁道的开发具有许多重要意义,除了作为运输的工具外,因阿里山林业铁道的串联,形成沿线土地使用的兴起及以木材为城市景观风貌的基础,特别是嘉义北门车站周边的製材产业遗产与铁道维修基地,与中途的奋起湖及沿线聚落的形成,其林业与相关人文自然遗迹,呈现出线性人文地理及丰富产业文化。
阿里山林场成立后,历经木业生产、育林及造林发展,在日治时期曾有日本皇室成员及各界重要人士来台参访;1960年代阿里山林业铁道逐步转型观光,近年则成为森林保护及旅游休闲地区,阿里山的优美景致便随参访者的诗文、着作及摄影等作品传播,随之流行的音乐及电影也对社会大众有着深厚的影响,使「阿里山」成为台湾的代名词之一。
郑丽君表示,文化部目前正积极规划包括阿里山林业铁道、糖铁、再造历史现场城市散步及茶文化等「文化路径」,希望透过文化路径计画启动跨区域、主题式的文化保存行动。郑丽君透露,未来文化部将在嘉义文创园区成立推动阿里山林业铁道文化路径的专案办公室,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的合作。
原始连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