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微循环出现障碍,代表着体内的组织正处于缺氧状态,形成氧气供不应求的透支现象,易导致各种文明病上身。(图/ingimage)对于细胞而言,微循环是唯一能够获取氧气和营养的方式,当微循环出现障碍,细胞就容易病变,身体也会反映出各种病痛。以身体器官为例,如大脑出现微循环障碍,为改善血液流动使其能顺畅,「血压提高」就是身体的一种代偿反应,意即身体自动权衡利弊得失后做出的机制,血压提高在短期内虽能满足部分器官的需求,长期恐付出血管硬化甚至钙化的代价。
《优氧》作者张安之指出,动脉就像马路底下的大自来水管、微血管如同家里水龙头的小水管,大动脉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厨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么畅通也无济于事。身体的血液从心脏出来,经过动脉接到微血管,再经由静脉回流至心脏,身体的每个细胞透过微血管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也透过微血管将身体的代谢废物送走,这个现象称为「微循环」。
现代人生活忙碌、压力过大,又因空气汙染、缺乏运动及饮食不节制等,往往容易导致各种文明病上身,举凡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忧郁及失智等病症,都与微循环障碍有着密切关联。当身体微循环出现障碍,代表着体内的组织正处于缺氧状态,形成氧气供不应求的透支现象,加速衰老。换言之,改善缺氧状态、优化体内氧气,微循环障碍就能获得改善,有助提升自癒能力。
张安之提出医学新观点,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中风,复健良好的关键之一在于局部微循环必须重建。一般藉由血循药物治疗,再加上神经刺激,目的是为诱导神经细胞的活化并恢复功能,但前提是先建构好的微循环,提供末梢循环健全的环境,一方面给予细胞充分营养、一方面又给予神经充分刺激,双管齐下,对于身体修复才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日常生活中,环境密闭、空气汙染、压力过劳、运动不足、紧张焦虑等都会导致缺氧体质,当人生活透支就会造成身体缺氧,形成供需不平衡,进而引起细胞发炎,例如肩颈痠痛的成因可能是长时间维持某个姿势,导致肩膀肌肉出现大量乳酸堆积,引起局部疼痛发炎,出现病症的部位可能在腰、背或其他任何器官,可推论这些部位已有微循环障碍的危机。若以中医论点来看,各种病症反映出的微循环障碍程度轻重,大致可从热性、湿性及寒性3种体质来判断。
一旦身体细胞缺氧时,首先,代谢毒素如乳酸、自由基会大量增加,导致细胞损伤、发炎,这属于热性体质,对应的疾病包括癌症、炎症、类风溼性关节炎、痛风等慢性发炎疾病;再者,身体能源消耗增加,导致血糖、血脂和血压都提高,损伤血管造成循环障碍,形成水肿现象,这是湿性体质,对应的疾病包括代谢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脂、中风等;最后,身体可用能量不够,机能下降时产生热能也较少,中医归类寒性体质,易引发荷尔蒙分泌失调、功能性肠胃炎、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等功能性疾病及大脑神经的病变。
从热、湿、寒不同体质的病症表现,新病或痼疾、发生部位及範围大小等,都可以做为疾病风险的判断。张安之强调,平日改善血液中缺氧问题的保健可从饮食和运动2大方向做起,包括掌握当季食材、多样性摄取、7分饱,以及吃得开心4大原则,有饥饿感再食,不饿就不食,勿过量是很重要的饮食观念。
现代人常久坐,平时运动可选择深蹲、跳绳、爬楼梯,皆有助于加强下半身肌肉量。虽然人体有强大自我修复能力,但前提是必须对健康有自主意识管理,提早阻绝病因,才能储存健康,此外,也建议民众平时可多补充有氧食物或有氧饮品,藉此提高身体摄氧量,增加细胞代谢力及调节生理机能。相关bob足彩鲔鱼肚我骄傲!「鲔鱼日」主题趴 挺小腹玩水有优惠为何台湾人早上不洗澡? 内行人揭「时间论」神解网推爆防丹娜丝!太平山预警性休园至20日 预定住宿可全额退费